[摘要] 电子商务无疑是时下最火的行业。回顾电商始创至今,一直是话题不断,而话题不断的背后则又牵扯出问题不断。本文笔者欲把显微镜放大到电商B2B行业,挑出目前最具代表性的4家企业,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现状如何。 以退为进者:阿里巴巴 提到B2B,不得不首先想…
电子商务无疑是时下最火的行业。回顾电商始创至今,一直是话题不断,而话题不断的背后则又牵扯出问题不断。本文笔者欲把显微镜放大到电商B2B行业,挑出目前最具代表性的4家企业,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现状如何。
以退为进者:阿里巴巴
提到B2B,不得不首先想到阿里巴巴,继而不得不提到马云。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标杆性B2B电子商务公司,其一举一动都颇受业内关注;而马云绝对称得上是电商界的领军人物。今年初,在各家电商纷纷为上市奔波之际,阿里巴巴居然反其道而行选择退市,其魄力由此可见一斑。
一般来讲,一个企业上市是为了获得融资,将其运用于技术研发与生产,从而使公司得到更快速成长,并借此提高企业知名度;但在上市融资同时,公司的任何决策风险变由股东共同分担,因此也便失去了对公司的所有权。阿里巴巴选择退市这一举动,在笔者看来便是双重作用下的结果:马云已在上市过程中获得利处,又不甘失去对公司的控制,于是退市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在与雅虎达成股权回购协议,成功将子公司B2B私有化之后,马云开始对旗下阿里巴巴的业务进行新一轮整合,旨在打造CBBS市场体系。而在最近的一篇报道中,也有记者曝出“阿里巴巴集团已完成8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估值达430亿美元,今后将加速推进One Company的目标,把B2B和淘宝市场体系等有效地融合,实现真正的开放、协同和分享机制”。
你很难评价马云哪次调整就一定是错的,也很难预测哪次就一定是对的。对于阿里巴巴此次以退为进的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不温不火者:慧聪
在中国B2B行业,素有“南阿里,北慧聪”之说。不过与阿里注重小企业和网上贸易不同,慧聪则更加注重行业的品牌塑造,所以基本上大企业非常认可。这是两者的区别,也是慧聪的优势。
慧聪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靠早期的“线下B2B”起家,借此积累了17年的商业情报与行业经验,而后趁着互联网的东风将线下业务整合搬至线上。此番颇有水到渠成的意味,这恐怕也是**任何一家B2B都不可比拟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慧聪亦是国内第一家B2B电子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于2003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因此靠着前期的稳扎稳打,慧聪这一路走得算是顺风顺水。
而就近期来看,慧聪的发展可以用“不温不火”这个词来形容,在如今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慧聪犹如一汪沉静的湖水。
对比阿里巴巴的以退为进,慧聪应当留心不进则退。
伺机而动者:敦煌网
说到敦煌网,不得不说下其美女CEO王树彤。敦煌网现如今所取得的关注度与王树彤在业内所塑造的美女企业家形象密不可分。通常情况下,美女与才女不可得兼,但王树彤作为一个商界少有的女强人,恰又是一个美女+才女,被媒体称为“挑战马云的女人”,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卖点”。
除开马云与王树彤的“相对论”之外,敦煌网与阿里巴巴在业务模式上也颇为相似,都是搭建国际贸易的网上交易平台。笔者在此不禁想到一个故事:聪明的蜂鸟懂得依附在老鹰的身上,故可比老鹰飞得更高。王树彤此举也颇有蜂鸟的姿态。
敦煌网曾考虑在市场转暖时即IPO,对于拟上市地,表示优先考虑美国和国内的主板市场。可笔者认为,眼下的问题是市场寒冬何时会过去——不过敦煌网应该还是能耐得住寒冬的。
厚积薄发者:马可波罗
相较于前面提到的几家电商网站,马可波罗网显得更为低调沉稳,笔者认为这与其创始人苏继挺的为人处世风格不无联系。说起来马可波罗创建已5年有余,一直秉承着踏实稳健的企业作风,因此之前一直处于公众视线之外,直到最近才渐渐浮现出来。
笔者之所以认定马可波罗网具有潜质,一是出于对其自身商业模式的考量:马可波罗首创的“按效果付费”的电子商务精确广告营销模式,可以认为是“电子商务里的百度模式”。他们所有的服务不仅比阿里巴巴更便宜,而且所有的费用都是竞价预存款,相比会员制、年费制的传统B2B平台,优势更大。
二是出于在当前的环境下,马可波罗网当属激流勇进的典型。不仅接连获得各方支持——英特尔、韩国LG、北京商委等都相继投入巨资鼓励其扩张,在业务方面马可波罗也与百度、谷歌等达成战略合作伙伴,风光可谓一时无二;而在最新出炉的艾瑞B2B类网站排名中,马可波罗网更是紧跟慧聪其后,位列三甲,不可小觑。
以上笔者只是简单列举了4家B2B电商网站的现状,但从中不难看出当下的B2B格局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迷局待解。套用一位前辈对B2B的看法:有绝望的地方便有希望,危机也往往蕴含着生机。电子商务行业潜力无穷,关键是如何发掘并且懂得运用——“路漫漫其修远兮,汝将上下而求索”。
下一篇:O2O与B2C、团购的交集分析